这位中国女篮传奇名宿、李梦的恩师不久前直言不讳:国内联赛太松,球员出去扛不住。
年轻人冒头慢,体力也不行。
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,当中国女排止步八强,中国女篮小组出局,男足男篮男排甚至没能站上奥运赛场时,我们突然意识到——三大球的病症竟如此相似。
是时候直面这个尖锐的问题了:我们的联赛,究竟在为谁制造"舒适区"?
看看数据吧。
中国女篮顶着世界杯亚军的光环征战巴黎,小组赛1胜2负,场均失分高达76.3分,防守效率在12支球队中排名倒数第二。
主力球员伤病固然有影响,但更残酷的现实是:当韩旭、李梦状态下滑时,竟找不到实力相当的替补顶上。
WCBA联赛暴露的病灶更典型。
国手们几乎全集中在四川和内蒙古两支强队,总决赛成了国家队"内战"。
这种垄断格局下,球员在低强度对抗中就能轻松取胜,谁还愿意拼命?
王大雷的批评同样一针见血:中超球员每场高强度跑动比日韩少得多,关键传球和对抗质量完全不在同一水平。
2025年东亚杯的中韩之战更是面照妖镜。
双方都派出国内联赛球员,但攻防节奏差距赤裸裸展现了中超与K联赛的鸿沟。
上海球员蒋圣龙曾坦言:中超整个赛季只有上海德比等寥寥几场算得上"真刀真枪"。
男篮的困境如出一辙。
宫鲁鸣担任国家队主帅时,不得不给成年球员补基本功训练,因为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欠了账。
市场化训练营的代表人物王非点破根源:整个行业缺乏统一训练标准,教练水平参差不齐,部分机构只顾抢占市场却忽视教学质量。
校园篮球的短板更触目惊心。
北京定慧里小学的体育老师辛自强透露:很多教篮球的老师原是田径转岗,专业度存疑。
而二龙路中学的队员常因文化课挤占训练时间,升学考试要求的"篮球绕杆"成了唯一训练内容。
排球联赛的改革尝试更像场行为艺术。
2016年排协高调推出职业化"三步走"战略:先市场化运营,再建准入制,最终组建职业联盟。
新赛季奖金涨到1500万,引进鹰眼系统,赛程延长到5个月。
但四川男排负责人张翔的吐槽道尽尴尬:队伍仍是体工队体制,购置鹰眼要走政府流程;拿到奖金得先上交省运动学院再分配。
上海男排俱乐部负责人陈皓峰更直言:多数俱乐部靠拨款生存,造血功能几乎为零。
联赛僵化直接掐断了人才活水。
巴黎奥运会女排12人名单里,11张面孔还是三年前东京周期的老将,只有吴梦洁一个新人。
当30岁的朱婷含泪告别奥运,我们突然发现:郎平2013年挖掘的天才,十年后竟无人能接棒。
足协的朝令夕改同样让联赛根基崩坏。
2022年以来,中超从"一票难求"沦为"无人问津",欠薪罢赛成常态,投资人纷纷撤离。
苏宁退出时被骂"不讲究",如今回头看,张近东的抽身堪称精准止损。
三大球的教练困局同样值得玩味。
宫鲁鸣当年在训练场反复强调:"你们连罚球都投不进,还打什么国际比赛? "
如今国家队教练更替频繁,每个新帅都带着不同战术体系,球员永远在适应新规则。
日本的经验像面镜子照着我们的短板。
他们三大球六支队伍全进巴黎奥运会,靠的是校园体育的全民参与——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系统训练,社区按年龄段配置专属运动设施。
当我们在为体教结合扯皮时,别人早已打通了人才输送的任督二脉。
姚明担任篮协主席后曾警示:专业运动员培养需8到10年周期。
但看看WCBA的国手垄断,CBA的60%球员仍靠辽宁山东等六省输血,非专业渠道球员仅22人。
当青训渠道越走越窄,三大球的未来又能宽到哪里去?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康乾配资-股票实盘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皆-线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