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的那一刻,大家伙都愣了,谁能想到这回不是谁谁谁,也不是哪个大国领袖,而是委内瑞拉的玛丽亚·科里纳·马查多。
这名字在中国说出来,估计没几个人听过,可这回她火得一塌糊涂。
新闻一出来,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估计脸都绿了,咋自己又没拿上?
他那眉头皱得能夹死颗蚊子,心里头多半嘀咕着:“凭啥?我可是中东和平协议的推手!”不过这回奖项偏偏花落马查多,世界舆论都跟着热闹了一波。
马查多是啥人?
她不是天生的政治明星,也不是那种呼风唤雨的大人物。
她小时候家里条件还凑合,父亲是干钢铁的,母亲就是心理学家,家境算不上穷,日子还算过得去。
可这人心里有点轴,小时候就喜欢往社区里钻,看那些流浪娃在街头乱跑,嘴上说着理解他们,心里却老觉得自己跟他们有点不一样。
大学毕业后,她在家族企业里算账,盯着报表,一边嚼着玉米饼,一边琢磨工人们的工资咋老也不够花。
那个时候,委内瑞拉经济就跟锅底的剩饭一样,越搅越稀,通货膨胀天天见长,老百姓苦得跟喝了苦瓜汤似的。
结婚生了三个娃,日子本来有点盼头。
九十年代一来,经济开始掉链子,钱在手里头像纸糊的,没几天就败光。
马查多坐不住了,觉得自己光在办公室混日子不是个事儿。
她一拍桌子,拉着几个朋友,弄了个阿特纳基金会,专门帮街头那些流浪的孩子。
这个基金会没啥国家补贴,靠私人捐款,她自己有时也省下买新鞋的钱,给孩子们买面包。
十年下来,她在社区里混得风生水起。
街头的孩子们见了她都喊“姐姐”,她给他们发书本、讲故事。
可经济越来越乱,马查多发现,单靠慈善救不了全委内瑞拉,要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,得把政府那点事儿给整明白。
这时候,查韦斯在台上,选举乱得跟市场上的红薯一样,谁都说不清到底谁赢谁输。
2002年,她又拉着一帮人,成立了苏马特组织,专门盯着选举,检查投票站、监督计票。
她带队培训观察员,教他们怎么防止作弊,那劲头跟咱村里教孩子防火防盗似的。
苏马特因为拿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钱,被政府盯上了眼,政府说她叛国,把她和搭档一块送上法庭。
那时候,她晚上失眠,夜里坐在窗台上,心里打鼓,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抓走。
她还是扛住了,咬着牙把材料交上,律师忙活得像旋风,证据堆得像玉米堆,审判拖了大半年,2006年才算按下暂停键。
马查多没歇着,2006年继续去监督选举,2010年干脆辞掉苏马特的活,竞选米兰达州议员。
她嘴皮子利索,讲起犯罪率、电力短缺、住房问题,跟咱家里长辈唠家常差不多。
有人问她,“你怕不怕政府封你的资金?”她笑着说,“怕个啥,老百姓认我是因为我说真话。”竞选那年,她全国跑,脚底板都磨起泡,最后票数全国最高,直接进了议会。
议会里,她可没闲着,专门盯预算、盯国有化政策,还逮着机会就怼政府。
2011年独立日,她批评政府老是卖好给古巴,当场就有人不乐意,朝她扔东西,她还受伤了。
2012年本来想选总统,结果让位给别人,支持拉东斯基。
2013年,她干脆自己建了个党,叫文特委内瑞拉,强调自由、公民权利,专门拉年轻人入伙,搞训练营,模拟选举场景,教大家怎么登记当选民、怎么防止舞弊。
她议会生涯也不算顺利,有一次反对派议员被亲政府的人群殴,她鼻子骨折了,脸肿得像刚打完架的拳击手。
2014年,她领导抗议后被赶出议会,官方说她程序违规。
她没服气,去美洲国家组织当代表,刚回来席位就没了,政府还发逮捕令,说她谋杀马杜罗总统,凭的是一份假邮件。
美国公司后来证实邮件是伪造的,她就说:“这不是胡扯吗?”她也不逃跑,继续主持广播节目,每周接听市民电话,聊政治,聊生活,跟大家打成一片。
2019年委内瑞拉闹总统危机,她支持瓜伊多当临时总统,和大家一块上街举标语唱国歌。
2022年她确认参加2023年反对派总统初选,从梅里达州一路巡回,拉票拉到腿软。
6月总审计长直接给她下了十五年禁任令,说她支持瓜伊多和国际制裁,不准参选,联合国、欧盟都出来说不认。
马查多还是赢了初选,当上2024总统候选人,结果当局又禁她参选,她上法庭上诉,整天奔波忙得像陀螺。
别人都叫她“铁娘子”,这绰号不是白来的,从基金会到政党,从议会到街头,她干的都是监督选举、推动公民参与,嘴上常说“咱不能让人家蒙了咱的眼”。
她的文特委内瑞拉党现在是反对派主力,成员遍布基层,她亲自指导训练,强调非暴力,干的事儿实在,老百姓都说她“有点真劲儿”。
诺贝尔委员会这回为什么选了她?
他们觉得马查多在专制高压下坚持民主、推动选举监督、鼓励公民参与,这可不是嘴皮子上的事儿,是真的敢做。
委员会主席说她的行动非暴力,激励了国际社会关注拉美选举公正。
委内瑞拉选举从查韦斯开始就有问题,投票箱被操纵,观察员被撵走,媒体被管得死死的。
马查多从苏马特起就盯着这些漏洞,培训上千人,记录计票细节,面对安保阻拦她还坚持要透明。
她推动预算透明、反对国有化,还拉年轻人进党,模拟选举场景,让大家有参与感。
国际层面上,她去白宫见过布什总统,跟美洲国家组织递报告,2023年被禁选后,联合国和欧盟都站她这边。
这些努力让委内瑞拉的民主问题走上了国际台面。
委员会强调,她是平民勇气的典范,政府威胁她,她就藏着,但还通过视频和社交媒体发声,呼吁大家保持警惕。
奖项不仅表彰她个人,更肯定整个运动,她自己说过,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,是所有争取投票权的人的荣誉。”
委内瑞拉经济烂成麻花,七百万人逃出国,剩下的日子苦得很,马查多推的民主不是空头支票,是让老百姓有说话的渠道,有选票的力量。
和平奖今年给了她,国际舆论一片叫好。
有人在街头高喊:“咱们终于有人说话了!”比起那些高大上的和平协议,这奖更接地气,认可草根努力在专制下的作用。
特朗普这几年一直惦记诺贝尔和平奖,从中东协议到亚伯拉罕协议,他和团队没少游说共和党议员给他提名。
2025年提名期一过,华盛顿那边都觉得他稳了,毕竟外交成绩一大堆。
结果10月10日宣布,马查多拿奖,特朗普落空。
白宫新闻秘书在发布会上摇头,特朗普自己在海湖庄园通过视频抱怨,说忽略了他的中东努力。
白宫小声批评委员会,说有偏见,不敢说太多,怕闹大。
特朗普为啥总惦记这奖?
竞选时总提外交成绩,奖能加分。
共和党内部有人推他,挪威那边早有心理准备,分析师说特朗普要是不中,估计又要喊加关税、让北约多出钱了,但这回算温和,他发了推特,说遗憾,没有大爆发。
诺贝尔和平奖这玩意儿,每年选谁都得掂量,不光看个人,还得看全球影响。
有分析说,这奖越来越倾向给人权斗士或草根组织,给大人物协议的机会越来越小。
毕竟世界上打仗的地方还多着呢,中东还没消停,诺贝尔委员会也不愿意站队。
马查多的获奖让不少平民都觉得有盼头。
咱们平时买菜要找零、坐公交要排队,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事,其实就是公平感的根。
马查多做的事儿,就是让大家都能“说话算数”。
有人说,“她就像一根撑在急流里的竹竿,咱们都靠着她,才能不被冲走。”
世界这么乱,总有人愿意撑着那根竹竿,有人怕过、疼过,也动过放弃的念头,可最后还是咬牙往前走。
和平奖离普通人没那么远,也许下一个被看到的,就是你家巷口那个坚持说真话的人。
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处理。
康乾配资-股票实盘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皆-线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