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
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,成都市近期大力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。
10月13日,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,2025年,成都市实际完成专业调整率达40%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,通过停办、合并、改造和新增一批专业,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急需领域集聚。
科学评估与分类施策,推动专业结构“精准适配”
据悉,成都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,对4所市属高职院校的162个招生专业进行了全面“体检”,创新构建了三维闭环评估体系。依据评估结果,明确了红牌专业21个、黄牌专业27个,并据此制定“红黄牌”专业清单,分类推动停办一批、改造一批、合并一批、新增一批。
根据《成都市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(2025-2027)》,计划到2027年,专业总调整率将达88%,实现与园区重点产业100%匹配。
多措并举保障调整实效,实现资源“平稳优化”
在调整过程中,成都市注重稳妥推进,确保改革平稳落地。对于停办合并的25个专业,通过“转岗培训+企业实践”组合包,实现了专任教师顺利分流转型;通过强化教学保障和就业帮扶,确保了3100余名相关学生安心完成学业;同时对1700余台/套实训设备进行功能改造,实现了资源“零闲置、高效益”转化。对于升级改造的27个专业,则通过增设前沿课程模块、融入真实项目、新建企业场景实训基地、强化师资企业实践等多重举措,全面提升专业内涵。
聚焦急需精准新增,强化配置“靶向扶强”
围绕全市产业“建圈强链”重大需求,成都市2025年精准新增了无人机测绘技术等13个急需紧缺专业。为确保新增专业质量,通过“引进+转岗”组建师资团队,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与教材,并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新建2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,当年招生800余人。
同时,政策资源向优质专业倾斜,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共建特色产业学院、实践中心,并探索实施绩效导向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,激励院校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。
经过此轮优化,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与成都市16条重点产业链的对接率已由53%提升至66%,与产业园区的深度联动对接率由59%提高至67%。
“未来,成都市将持续推进专业优化调整,通过深化“校局地”共建、建好“立园满园”工作站等举措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。”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康乾配资-股票实盘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皆-线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